技術文章
TECHNICAL ARTICLESX4 Poseidon多模塊蘑菇视频在线观看版免费顯微CT :生活中的科技 - 羽毛球的結構
布魯克蘑菇色视频部門 王金波
羽毛球:從貴族的“羽毛”到平民的“飛來飛去”
你知道嗎?羽毛球這項運動原先可是貴族的“高級玩具”!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紀的英國,名字叫“Battledore and Shuttlecock”(擊球和
飛梭)。那時候,英國貴族們穿著繁複的禮服,手持木製球拍,在莊園的草坪上優雅地揮舞,試圖讓一個插滿羽毛的軟木球在空中多飛一會兒。規則?幾乎沒有!隻要別讓那隻“羽毛球”落地,就算贏。
這種遊戲很早其實是從印度傳到英國。到了1873年,博福特公爵(Duke of Beaufort)在自己的莊園“Badminton House”裏大擺宴會,順便推廣了這項遊戲。結果,大家玩得不亦樂乎,幹脆就以“Badminton”命名了這項運動。
19世紀末,隨著工業發展的推進,羽毛球的裝備開始量產,球拍從昂貴的木製手工品變成了普通人也能買得起的工業產品。羽毛球本身也從“真鵝毛”進化到更便宜的材料,比如鴨毛甚至後來的合成材料。規則也逐漸規範化,1893年,英國羽毛球協會成立,正式把這項運動從“貴族的後花園”推向了全世界。
20世紀初,羽毛球開始在亞洲、歐洲和美洲流行。像是中國、印尼和馬來西亞,羽毛球簡直成了“國民的運動”。為什麽?因為它門檻低!一塊空地、兩把球拍、一個球,就能開打。不需要貴族的莊園,哪怕是在街頭巷尾,兩個小孩拿根繩子當網,也能玩得熱火朝天。羽毛球的“平民化”速度,簡直比它的殺球還快!
令人意想不到的是,近這兩年,深受大眾喜愛的羽毛球,卻因為羽毛球的價格瘋漲,又重拾“貴族運動”的頭銜。從2023年下半年羽毛球價格一路漲到現在,漲幅遠超黃金,並在可預見的未來依然保持穩定。現在,讓蘑菇视频黄色网站借助來自布魯克的“神兵利器”——X4 Poseidon,來一探這堪比黃金的羽毛球到底是什麽樣的。
1. 羽毛球的結構
▲ 全新羽毛球(鴨毛)無損三維結構,分辨率26um,X4 Poseidon
羽毛球的結構簡單粗暴,分成兩大部分:裙邊和球頭。裙邊負責讓它飛得穩、飛得遠,球頭負責挨打(被球拍擊飛)。這兩部分相輔相成,缺一不可, 組成“頭重腳輕”的小火箭。
2. 裙邊:飛行的秘密武器
傳統羽毛球的裙邊由16根鵝毛(或鴨毛)組成,這些羽毛插成一個圓錐形。高級比賽用的一般是鵝毛,因為它們硬挺、彈性好,飛起來穩定又帶旋轉。羽毛得從鵝的同一側翅膀(左翼或右翼)取,確保飛行軌跡一致。每根羽毛長約6-7厘米,插在球頭上,角度精確到毫米。羽毛之間還用膠水和細線固定,結實又美觀。
3. 球頭:挨打的“硬漢”
球頭是羽毛球的“受力點”,得承受球拍的狂轟濫炸。高級羽毛球一般用軟木做中心,中低端球可能用複合木或合成材料,外裹一層薄皮(通常是合成皮或薄牛皮)。軟木輕而有彈性,能把球拍的力轉化成飛行動力。球頭的直徑大約是25-28毫米,重量精確控製在4.74-5.50克之間(國際標準)。
本次測試的羽毛球,球頭采用複合軟木+台纖的雙拚結構,具體結構如下圖(使用過的球)所示。
通過全新羽毛球XRM可觀察到這個球的球頭內部含有高密度填充物,從三維圖像中可以清晰觀察到填充部位,填充體積。很有可能是為調整配重所添加。
▲ 全新羽毛球球頭部位XRM切片圖(左側),MIP三維圖像(右側)
▲ 使用過的羽毛球(鴨毛)三維結構,分辨率26um,X4 Poseidon
▲ 使用過的羽毛球正交三視圖
圖片中可對每片羽毛的形態和完整性進行分析,可也對羽毛組成的錐形結構進行定量計算,來研究經過多次重擊後,錐形結構的變化。
羽毛球的結構是個空氣動力學奇跡。裙邊的圓錐形設計讓它在空中飛行時會自動翻轉,球頭朝前,羽毛朝後,減少空氣阻力。羽毛的排列和角度還能讓球旋轉,增加穩定性。飛起來時,羽毛球的軌跡像拋物線,既快又穩,難怪職業選手能打出“殺球如炮彈”的效果。
轉載於《布魯克蘑菇色视频部門》公眾號
掃一掃,關注公眾號
服務電話:
021-34685181